流感是由傳播快、易變異的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見呼吸道傳染病。
1月15日,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司龍龍團隊在《自然-微生物學》和《自然-化學生物學》上同期發表了兩項成果。
該團隊聚焦減毒活疫苗研發的關鍵共性難題,基于團隊前期建立的第一代蛋白降解靶向的減毒疫苗技術(PROTAR疫苗技術),在介導病毒蛋白降解的E3泛素連接酶的多樣性、病毒蛋白和氨基酸位點的多樣性方面,對PROTAR疫苗技術進行優化迭代,分別建立了PROTAR流感疫苗庫和第二代PROTAR疫苗技術,為更加安全、有效的減毒活疫苗開發提供了新思路。
為提升疫苗效用與安全性,在《自然-微生物學》發表的研究中,該團隊基于前期成果,建立了PROTAR疫苗庫,拓展了PROTAR疫苗多樣性。
病毒組裝自身結構和行使生物學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病毒蛋白。該團隊設計出獨特的“生命開關”元件——PTD,以調控病毒蛋白的穩定或降解。
PROTAR疫苗技術的設計原理是利用細胞中的蛋白質降解機器——泛素-蛋白酶體系統,將“生命開關”元件PTD引入至病毒蛋白兩端,使得病毒在進入正常細胞后,病毒蛋白被系統識別并降解,導致病毒復制能力減弱,實現病毒“減毒”,從而將病毒變成潛在疫苗。
為實現疫苗高效制備,該團隊設計出系統功能缺陷的工程細胞。通過選擇性移除“生命開關”元件PTD,病毒蛋白得以保留并穩定存在,使得PROTAR疫苗可以在疫苗制備細胞中高效復制,滿足大量制備的需求。
在PROTAR疫苗設計中,病毒蛋白的特異性降解由PTD及其對應的E3泛素連接酶決定。目前,該團隊在真核細胞中鑒定出超過600種E3泛素連接酶,為PROTAR疫苗的多樣性設計奠定了生物學基礎。團隊以流感病毒為研究模型,利用E3泛素連接酶的多樣性,設計并構建了22類PROTAR疫苗株,拓展了PROTAR疫苗的種類,展示了PROTAR疫苗的多樣性。
同時,該團隊對PROTAR疫苗的安全性、免疫原性、免疫保護效果進行了系統性驗證和評價,為開發更優的、具有臨床轉化潛力的PROTAR疫苗候選株奠定了基礎,有望促進PROTAR疫苗技術的推廣應用和臨床轉化。
該團隊開發的第一代PROTAR疫苗技術顯示出良好潛力,但該技術僅允許“生命開關”元件PTD裝載在病毒蛋白兩端,或限制這一技術在不同病毒中的應用。
該團隊在《自然-化學生物學》新發表的研究中,將該技術進一步升級,開發了PROTAR疫苗2.0。PROTAR疫苗2.0可支持PTD元件裝載在病毒蛋白的任意合適的位點,包括病毒蛋白兩端和內部位點,彌補了第一代PROTAR疫苗技術的缺陷。
這一改進為PTD元件在病毒蛋白中的裝載提供了大量位點選擇空間,提高了技術靈活性和通用性,有望實現多個PTD元件在同一病毒顆粒中的同時裝載以提升疫苗的安全性。
在犬腎細胞、小鼠模型、雪貂模型的驗證實驗中,研究證明了PROTAR疫苗2.0具有良好的安全性、免疫原性、交叉免疫保護效果;在多種流感病毒中證明了疫苗通用性,有望推廣至其他病毒疫苗的研制工作。
該團隊建立的PROTAR流感疫苗庫拓展了疫苗種類,豐富了人類防控病毒性流行性傳染病的“武器庫”。同時,PROTAR疫苗2.0通過提升技術的靈活性和通用性,有望推動流感疫苗安全性與有效性的升級,對防控流感和疫苗研發具有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。上述兩項成果為流感疫苗研發提供了新思路。
本文鏈接:科學家找到減毒活疫苗開發新思路http://www.www.hxg123.cn/show-12-674-0.html
聲明:本網站為非營利性網站,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,不代表本站觀點,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天上不會到餡餅,請大家謹防詐騙!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。
上一篇: 教育部:每所學校至少有1名科學副校長
下一篇: 教育部召開2025年代表委員座談會